水资源短缺造成河道断流,进而引起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永定河流域一直以来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国家部委的顶层谋划下,在流域沿线四省市的协同联动下,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定河投资公司”)成立4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加快落实《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节水优先、量水而行为根本,以生态补水试验为手段,以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为支撑,以创新协同机制为保障,在实践中探索水源利用、水量调度、水流冲刷、社会联动等规律,实现了河道从断流到全线通水,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助力流域沿线高质量发展。

         一、断流40年后,连续两年实现全线通水

        永定河流域近10年年均水资源量23.6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80%,与黄河流域相当,远超40%生态警戒线。水资源超载程度高,长期挤占生态用水。由于持续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以本世纪初为例,永定河全年断流300天以上的河段246公里,200天以上的河段150公里,100天以上的河段140公里,占永定河重点河段的62%。大部分河道河床裸露、黄沙遍布,部分河道因挖沙形成较大的砂石坑,河道生态空间被严重侵占。

        2021年9月27日,通过恢复上下游河流生态、涵养沿线水源、建设绿色廊道为目标的全线试验性通水,永定河生态补水水头越过屈家店枢纽,流入渤海,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连山通海全线通水。2022年5月12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如期实现第二次全线通水,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再现近百年以来首次两水汇合之景象,标志着华北地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取得了重大进展。2022年10月7日,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助力流域重现生机。

         二、深化认识,逐步探索生态补水规律

        永定河核心问题在于水,破解之道也在于水,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是永定河治理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持续巩固现有通水成效,加快实现稳定、常态化通水的关键。

        (一)探索水源利用规律,多措并举保障河道生态需水

        通过节本地水、用再生水、补外调水等多种渠道增加水源供给,构建生态水网,加强水资源调配与保障,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建立生态水网体系。以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南水北调中线为“纲”,以永定(新)河、桑干河、洋河为“目”,以官厅水库、册田水库、友谊水库、三家店枢纽、卢沟桥枢纽等为“结”,初步建立永定河生态水网体系,中远期逐步探索流域外相邻水系的连通互补。

        强化上游农业节水。按照《永定河流域农业节水推进方案》,田间措施与灌区管理单位改革、取水监管同步推进,工程、机制并重,实现源头节水。农业用水量从2011年的14.5亿立方米降低到2020年的12亿立方米,占比从68%降低到61%。“十三五”期间流域年均用水总量19.6亿立方米,较“十二五”减少1.2亿立方米。

        优化本地水源结构。地表水利用量增长得到控制,“十三五”期间年均地表水利用量较“十二五”增加0.2亿立方米,增幅同比减少0.3亿立方米。地下水压采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间年均地下水开采量较“十二五”减少2.1亿立方米。持续推进污水资源化、矿坑水等挖潜工作,“十三五”期间年均非常规水利用量较“十二五”增加0.2亿立方米。永定河上游山区产流能力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官厅水库8号桥站本地径流实测水量较“十二五”增加0.8亿立方米,增幅70%。

        积极开辟外部水源。自2019年起,连续4年组织生态补水,累计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约24.5亿立方米,其中本地径流5.12亿立方米,引黄水7.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0.85亿立方米,再生水0.5亿立方米。册田水库、石匣里、响水堡、官厅水库等断面达到基本生态水量目标。

        (二)探索水量调度规律,多点发力保障河道不断流

        流域上下游通过“四水统筹”“七库联调”,加强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提高上游河段输水效率,保障生态水量下泄目标。

        建立六方生态用水保障机制。2018年12月,在国家部委的协调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京津冀晋四省市水行政部门、公司共同签订了《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合作协议》,明确了本地径流、引黄水等各类水源调度方式、费用结算、责任分工,为开展生态补水试验创造了条件。

        总结生态需水规律。根据4年来生态补水试验数据,复核初期河道生态需水量比预计增加2-2.5亿立方米。北京段河道槽蓄量4500立方米,占全线60%。常态化有水条件下北京段河道生态需水量4.6亿立方米,占全线73%,是永定河生态水量保障的重点、难点。

        优化调度逐年增加通水河长。通过官厅水库大流量下泄和卢沟桥枢纽“脉冲”试验,努力增加通水河长。2019年,实现北京三家店以上稳定不断流,通水河长达到701公里,占永定河重点河段81%。2020年,水头进入天津,通水河长达到808公里,占93%。2021年,在本地径流水、引黄水、再生水补水基础上,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水、北运河水接力补给,联合调度5种水源、8座水库、3座枢纽,实现了永定河重点河段865公里全线通水。2022年,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

        稳定不断流工作路径。为进一步提高永定河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工作目标要从“通水”逐步转向“稳定不断流”。“十四五”期间,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既面临通水时间增加、生态水量增加的目标压力,也有水流归槽后入渗水量减少、长时间通水后河床入渗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等有利因素。计划“十四五”时期每年开展1-2次全线通水试验,巩固、增加稳定不断流河长,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山区河道全年流动,平原河道全年有水、流动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面复苏永定河生态环境。

        (三)探索水流冲刷规律,多管齐下推动河道生境立体修复

        在河流廊道建设中,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充分利用生态补水试验中的水流冲刷作用,打通和形成稳定的生态通道,开展立体修复,营造多样化生境。

        纵向上,“以水开路、用水引路”,利用水头冲刷下切作用,解决了部分河道主槽不明显、沙质河床水流走势易变等问题。取消拦河闸9座,保持自然连续性、蜿蜒性,形成了湖泊-浅潭-溪流的稳定生态通道。

        横向上,“以水带绿”,按照水流淹没线、浸润线等合理安排植被结构。维护河道自然生态空间完整性,减少束河筑堤160公里,形成了乡土堤林防护带-滩地-河槽的自然形态。

        竖向上,取消防渗减渗等措施,减少拦蓄水面190公顷,地表地下同步修复。4年来累计超8亿立方米生态水量补给地下水,平原段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95米,流域多处古泉复涌。

        (四)探索社会联动规律,多方协同构建治理新格局

        充分发挥流域永定河投资公司的市场机制和平台优势,更好发挥政府的流域治理职责和作用,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和活力,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局面。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和京津冀晋四省市成立部省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部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下发工作要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水利部印发年度生态水量调度计划和责任机制,海委组织实施。地方层面,各地方政府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负责辖区内生态补水管理工作和相应控制断面水量水质监测工作。

        永定河投资公司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探索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模式,永定河投资公司按照“一体两翼”战略,打造服务、投融资、开放平台。加强统一规划设计,出台流域生态修复引导标准。组建资产运营公司,承担沿线运营维护、资产划转和受托经营等职责。成立巡河队伍,与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联测、巡测,通过现场踏勘、航飞观测等多手段强化监测,逐步变河道“无序取水”为“高效供水”。开展生态补水会商,分析研判河床边界、水域面积、流势流态等指标变化,以及跨河建筑物冲刷情况等,确保通水安全、工程安全。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78家咨询、设计、产业、金融机构参加永定河产业联盟,74家单位会员参加文旅联盟。各界学者700人次参加了两届永定河论坛,沿线2000人次参加关爱河流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水利报、北京日报等逾30家主流媒体共推出报道500余篇,宣传永定河治理成效和样本模式,营造流域百姓自发参与流域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持续发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以全线通水为契机,逐步强化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治理河段720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324公里、建设巡河道路361公里。官厅水库、册田水库和友谊水库等水源地水质由Ⅳ~Ⅴ类提升至Ⅲ~Ⅳ类,基本实现重要水源地保护目标。河滩地植被覆盖率提升至28%。累计调查发现高等植物386种,鱼类49种,在官厅水库等重点区域的鸟类达到360种。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在官厅水库中转、休憩候鸟达40-50万只。丹顶鹤、黑鹳、震旦鸦雀、阔嘴鹬等多种珍稀鸟类重现永定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娃娃鱼)出现在桑干河上游神头泉,流域生境状况明显改善。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山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逐渐显现,平原绿色生态走廊景观初步呈现。水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形成,阶段性的实现了“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目标。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沿线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实践证明,水源利用、水量调度、水流冲刷、社会联动等4个规律,蕴含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体现了治水工作中的自然、经济、社会规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永定河投资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探索总结工作规律,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基本建成”“流域综合治理样本模式基本成型”“流域公司经营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助力流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4项任务,把永定河建设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纽带、国家级生态文化游憩廊道、城乡美好生活的千里画卷。